下载书目录
选择订购数量
保存好发邮件或QQ
联系我们确定交易
许家金教授:人工智能重塑外语教学实践,“二八原则”实现人机协同创新 |
许家金教授:人工智能重塑外语教学实践,“二八原则”实现人机协同创新2025年03月28日 来源:百道网 时间:2025年2月2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许家金教授接受百道网专访,围绕其新书《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展开深入探讨。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国外语教学“费时低效”的痼疾能否迎刃而解?大语言模型如何创新外语教学法?外语教师角色是否会重塑?外语教育者该如何应对技术伦理争议?许家金教授以跨学科视角,综览国内外大语言模型的教学创新应用,开展了系统实践和理论建构。
许家金教授
第一版(2024年,外研社)
《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 第二版(2025年,外研社)
《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第二版)》 初衷:智能每日新,外语高效学“外语教学、外语学科长期以来被诟病‘费时低效’,大家投入多年时间来学习外语,最后大多难达预期,不尽人意,而大语言模型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许家金坦言,编写此书的初衷正是探索如何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外语学科“费时低效”的问题。现在看来,技术赋能提升外语教学效率,大有可为。他举例,从“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到教学评测、试题命制与批改,大语言模型已能覆盖教学全流程。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快速补充教学素材,甚至可以协助老师们比较犯难的主观题评阅工作,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许家金教授的信心源于其跨学科背景——硕士阶段所作的就是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研究,博士阶段又专攻语料库语言学;因此日常对新兴的智能技术较为敏感,尤其关注跟语言教学和研究相关的技术进展。2022年ChatGPT推出后,他成为国内首批将大语言模型与外语教学结合的学者之一。“技术迭代倒逼教育变革,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语言优势使得外语教学的智能升级水到渠成。”他强调,早在2023年初,他便带领团队尝试将国内外大语言模型融入课堂,生成个性化阅读材料和互动练习等。“传统教学依赖固定教材,而人工智能能根据学情及时调整内容,这是巨大突破。” 实践:案例成方法,善用需问商据了解,书中收录46个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案例,涵盖词汇、语法、语篇等语言要素,并聚焦中国学者提出的本土外语教学理论。例如,书中有多个案例将大语言模型与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提出的“产出导向法”以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提出的“续论”相结合。借力人工智能后可更精准地助力学生外语学习。许家金教授介绍,本书第二版进一步关注大语言模型的多模态能力,如图片分析与听力材料编辑,所涉案例均依托国产大语言模型完成。 针对教师普遍面临的“技术焦虑”,他提出“问商”的概念:“提问能力是关键。教师需通过多轮交互调教模型,而非浅尝辄止。”书中提炼了数十个提示语常用词汇与句型,帮助教师快速掌握与大语言模型的“聊天技巧”。但许家金教授强调,技术毕竟只是工具,“善于提炼”是使用大语言模型的核心能力:“教师需从教学实践中识别真问题,结合领域知识,才能让人工智能输出有价值的内容。”“正如文秋芳教授所说,人和机器要不断磨合,形成协同智能互动关系,把技术调教到听我们的话,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字素养。”
许家金教授在学术讲座中 挑战:幻觉和隐私,联网或本地大语言模型的“幻觉”与版权风险如何规避?许家金教授直言,大语言模型的技术特性决定了其输出存在随机性,但可通过“联网核实”与“本地部署”缓解。例如,封闭命题时使用本地大语言模型,既能生成试题,又可避免数据泄露。“国产模型的崛起为教学场景提供了更安全的选择。”他提到,DeepSeek等国产大语言模型支持本地离线运行,为外语教师及研究者提供了更多便利。 此外,关于幻觉、版权、隐私等问题,许家金教授相信国家在法规层面和企业在技术层面都会进一步完善,但他依然呼吁教师应培养“判断力”。“人工智能终究无法替代人类的判断与决策。技术越先进,教师越需要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警惕信息过载与伦理风险。” 未来:人机二八律,协同创价值对于人工智能貌似全能全知的态势,人们不免忧虑。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教师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余胜泉曾说,“被取代的不是教师,而是不会用人工智能的教师。”许家金教授则主张遵循“二八原则”,确定人机协同关系:机器可完成80%的重复性和机械性工作,而人类主导20%的创造性的决策和判断。人类投入的20%时间和精力,其价值“抵得上80%的贡献”。例如,设计教学框架、提炼核心问题、审核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等环节,仍需教师主导。许家金强调:“技术解放了人力,让教师有更多时间贴近学生、创新方法,这才是教育的本质。”
三位作者为新书签名
许家金教授为参加培训的外语教师签名 传播:质优多重印,全域巧推广对于《大语言模型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应用》一书,许家金教授坦言,作为一本学术性著作,其市场反响超出预期:首版一年内印刷11次,差不多每月重印一次。该书读者涵盖高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和教研员,以及语言培训机构从业者。“许多教师自发组建学习社群,分享大语言模型使用经验,或者对书中100多个案例进行应用场景实践拓展。”该书第二版除了借助技术迭代的大语言模型进行内容升级,还进一步强化了国产大语言模型的应用与多模态案例。后续该书的几位作者还开发配套的提示语库和微课视频等,丰富读者的体验。目前,该书的部分资源已上传配套网页,供读者免费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已将此书纳入“数字技术与外语教育丛书”,计划联合高校开展相关学术讲座、学术会议和教师培训等。“我们希望通过‘案例开源’模式,鼓励教师上传自己的实践成果,最终形成动态更新的教学资源库。”许家金教授表示,这或许有望打破传统教材更新周期较长的困局。 结语:技术有温度,教育重人文访谈尾声,许家金教授引用书中的寄语说道:“将大语言模型与工作、生活结合,人们得以从繁琐的流程中解脱出来,赢得时间,从事更富价值、更具创意的事情。”在他看来,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绝非冷冰冰的效率竞赛,而是回归教育本质的契机。“当教师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便能增进与学生的交往,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思维成长——这才是技术无法替代的人文价值。” 可以预见,在人工智能与外语教育深度融合的当下,一场由智能驱动的外语教学变革正悄然发生。如何既提升效率又关注人文,让教育始终保有温度,是所有教育者需要共同回答的时代命题。 |
上一篇:重磅!刚刚中办国办发布价格治理意见,图书市场乱象整治迎来利好契机 下一篇:云龙区图书馆丨“哪吒”闹云图,《哪吒2》制作团队揭秘电影幕后的故事 |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报 中国教育装备网 中国出版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 当当网 博库书城 中国全民阅读网 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百道网 中信出版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署 高教社网上书城 光明日报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工人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家出版社 中华书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权所有: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部备案号11011202000405 技术支持: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图书经营许可证号;京批字第直25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