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相濡(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2024年,湖北三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馆配市场整体承压的背景下,通过不断地内部改良改善与精益管理,实现了销售收入的同比增长,人员效率大幅提高,平均结项时效也有了很大提升。一是内部信息化的不断转型深化,向内要效率。通过全面推行的改良改善与现场管理,实现了人均时效提升近25%,“裸书”现货订单基本实现48小时发货。二是不断探索外部创新。纸电一体化项目不断优化,实现落地突破;图书馆采编一体化编目自动化等项目与人工智能结合实现新突破;图书馆阅读推广方面,首次开展了线上共读一本好书项目,受到了广大图书馆与读者的好评。
今年我们举办的馆配会以“文化强国梦,书香荆楚情”为主题,于3月10日~14日在线上举行。与会出版单位超550家,共展出图书约40万种,其中新书20余万种。本届馆配会呈现出“时效性强、专业化细分、高阶学术与实用技术并重”的特点,图书馆采购重心向近三年(尤其2024年版)社科与技术类倾斜,同时积极吸纳2025年新书中的教育科技内容。高价学术著作的持续热销,反映了专业机构对深度文献的刚性需求。
本届馆配会呈现两个方面的新变化,一是科技出版主导市场。如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3939.89万码洋蝉联出版社销量榜首,科技类出版社在销量TOP10中占5席,包括机械工业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等。二是对图书时效性的需求更加显著。近3年出版的图书码洋占比超90%,2025年新书虽占比仅8.59%,但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年新书跻身畅销榜前10。在重点方向方面,有三类图书更受关注。一是科技与教育类,包括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如《深度学习系统设计》;教育技术,如《高校英语教学设计优化》成核心品类。二是社科与学术经典,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新质生产力理论》等社科书稳居榜单,中央编译出版社的“马克思系列”图书等学术著作满足专业需求。三是实用技能图书,包括机械工业出版社《Excel数据分析》等工具书热度攀升,反映馆配市场对实用性内容的倾斜。
当前,馆配市场呈现三大趋势。一是需求分化,高校馆追求学术性与前沿性,公共馆侧重大众阅读与地域文化。二是技术赋能,图书馆对智能荐购、资源使用数据分析工具的需求激增。三是生态协同,馆配商需联动出版社、技术平台构建“纸电+服务+数据”生态链,实现纸电资源使用率追踪、读者偏好预测等增值服务。
我们认为,2025年乃至今后3~5年的图书馆配市场前途光明,但道路曲折。市场竞争在经费下降、参与馆配商数量越来越多、竞争门槛降低的多重作用下愈发激烈,图书项目从服务标资格标转向货物标甚至纯粹的书目标之后,折扣战变成了主流,图书馆、出版社与馆配商的需求都没有得到保证,这样的市场没有赢家。“反者道之动”,虽部分市场折扣下滑严重,但亦有保持稳定甚至折扣回升的市场。
国家对于全民阅读推广、对文化强国事业的决心与保障有目共睹,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公共文化事业与教育文化事业是追求文化自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仍需我们保持饱满的前进动力,相信前途是光明的,保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姿态,乐观开朗地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就势必能走过这条曲折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