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小(先后出版编辑)
先后出版,是推出过多部百万级畅销书,荣获众多国内外创意与设计奖项的独立出版品牌,但编辑们偏偏不肯在舒适圈深耕,反而野心勃勃要跨界破圈做猫咪文创……
翻车惨案的“万恶之源”:当出版人决定给猫主子下聘礼。这是一套被猫咪“砸”出来的产品。某天下午,一只猫咪幼崽从天而降——不小心由办公室的屋顶掉到了墙缝里,编辑们连忙砸墙相救,收获了一只软萌可爱的白色小猫,并正式收编为团队一员。没想到它这一“砸”,不仅“砸”来了越来越多来蹭饭的流浪猫,还“砸”出了我们的灵感——2023年初,为感谢小猫咪们带来的精神滋养,编辑们一致拍案决定,推出一套专为猫猫服务的文创。这套产品名为“聘猫之礼”,概念来自于宋朝人养猫要下聘礼的习俗,是以“一书六礼”为内容的礼盒装“猫聘礼”,包含聘猫书、猫屋、猫砂盆、猫碗等7款产品,功能全面覆盖了猫咪的衣食住行。
秉持“在合理联想的基础上脑洞大开”的原则,我们将猫用品与诗词做了大胆的结合——宅家猫屋上的文案,是大宋第一猫奴诗人陆游拒绝社交的宣言“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这是每个爱猫i人的小小梦想——冬天雪夜,和小猫咪依偎着围炉而坐。猫砂盆上的文案,是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用王维的诗句,阐释荒诞版小猫咪的如厕哲学。猫抓板的设计,是我们觉得最有趣的——打开是猫抓板,合上是一本书。书的封面致敬了女性成长文学范本《飘》的电影海报,腰封、书脊、广告语等要素一应俱全。
“用做最美书的精神,服务一只猫咪”,是我们做这套产品时不断提醒自己的标准和信念,我们希望“聘猫之礼”对猫咪来说是贴心实用的,对铲屎官来说,更是点缀在家中的一种诗情快意的审美体验。每一位编辑都深信,文字能构筑一个人的精神领域,生活中一定有某些神圣的时刻,来源于动人的文字。
道阻且艰的制作过程:当文艺情怀撞上工业流水线。对“跨界如跨山”这句真理第一次深刻的领悟是什么时候?将我们浪漫的创意实体化的时候。从寻找代工厂,到选择材质反复打样,再到统一组装、仓储物流,每一个环节都写满了“意想不到”。商品上线前,编辑到嘉兴工厂监督成品组装,可亲自走了一遍组装流程才发现:设计中那些“巧思”的实现,皆以昂贵的人工成本为代价。比如,套装中有一款方巾,印有陆游写给爱猫的表白诗,设计师设计了信封包装以凸显它的“情书感”,可组装时才发现,每一块方巾都需要现场熨烫,晾干之后需要整齐叠好装进信封,然后再同其他产品组装打包,如此耗费人力的流程仅占全流程的七分之一。因组装流程繁琐,工人易出疏漏,只好把大部分半成品寄回北京,编辑们看稿之余解锁了新的工作体验——组装猫抓板,折叠猫砂盆。
上市推广:线上无人问津,线下好评如潮。“聘猫之礼”的首发平台选在众筹网站“摩点”,在平台的资源支持以及编辑、亲友的热情赞助下,最终轰轰烈烈预售了200多套——掰着手指算了算,应该勉强够填平物流费了。彼时我们并没有失去信心,紧锣密鼓开始了推广宣传。由于是初闯宠物赛道,发售前没有宠物渠道资源的积累,前期推广主要集中在已有的图书销售渠道,试图抓住读书与爱猫的重合人群,可收效甚微。与此同时,也尝试拓展宠物垂类推广渠道,但宠物博主一条推广报价5~6位数的价格,确实是这套小小聘礼不能承受之昂贵,很多合作只能因“费”而终。
但与线上的无人问津完全相反的是,“聘猫之礼”在线下活动受到了一线城市年轻铲屎官的热情好评。我们参与过很多场图书市集、救助流浪动物的公益活动,每一场活动产品都会被一扫而空,其中最受欢迎的当属书型猫抓板。当铲屎官们把产品拿到手中时,产品的质感、文字的触动、概念的创意完整地呈现出来。市集上的消费者几乎都是爱书又爱猫的人,自带情绪杠杆,往往无须多余的解释就能精准get陆游猫屋的猫诗梗、王维猫砂盆的荒诞风。甚至还有铲屎官建议:“不如再出一款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猫砂盆吧,雨天如厕更带感!”在线下,我们邂逅了一群愿意和我们一起给猫猫下聘礼、读古诗、办仪式的“戏精”铲屎官。
滑铁卢战后复盘:出版人的跨界生存指南。“聘猫之礼”首批制作了3000套(虽然当初曾豪言壮语地说卖几万套都没问题),套装只卖掉不到五六百套,零零散散的单品卖掉一两千件,可以说一大半沦为库存。没有销量,全是库存对于这次跨界滑铁卢事件,我们痛定思痛进行了战后复盘。
渠道未定,产品先行先产后销是这次产品开发中最致命的逻辑。“聘猫之礼”在没有对接到猫宠渠道的前提下风风火火地诞生了,我们低估了宠物市场渠道壁垒的森严,资源断层导致产品无法快速抵达核心消费者群体。渠道不是产品的终点,而是研发的起点。
小步试错,谨慎All-in。“一书六礼”七款产品设计的初衷是,只要一套“聘礼”就能满足猫咪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但实际上用户可能因为不需要某款产品的功能而拒绝购买整套产品。它还提高了制作难度——不同品类的产品需要找不同的代工厂生产才能确保品质,大有当年花木兰“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的奔波之感。跨界需谨慎,宜轻装上阵。
那些比销量更珍贵的快乐。尽管商业成绩惨淡,但我们仍然收获了许多快乐至上的“喵味瞬间”:
瞬间1:借猫拍片。因为编辑们家的社恐小猫们拒绝出镜,我们不得不四处借猫。邻居、同学、设计师都惨遭骚扰。最终,海德堡、慕斯、蛋黄、权贵等“特邀模特”为我们贡献了“猫生照片”,“聘猫之礼”的商品详情页为此特别设置了“猫猫鸣谢专栏”。
瞬间2:可爱的体验官和有趣的铲屎官。聘猫之礼让我们收获了大量可爱的猫猫体验官的返图,甚至还有拥趸如云的“网红小猫”。铲屎官也有趣有梗,返图配文说:“猫砂盆上的诗我家猫看不懂,但它拉屎时确实挺哲学的。”
瞬间3:出版人的三栖人生。自从有了这次跨界惨案,编辑们都自嘲将编辑室slogan改为:“主业做书,副业养猫,兼职踩坑——这就是出版人的‘三栖人生’。”
“聘猫之礼”是个并不成功的商品,但它仍然是我们凝聚了创意、引以为傲的作品,它连接了编辑、小猫和读者,是出版人生涯中一个一波三折又妙趣横生的故事,也是我们跨界试错的宝贵一步,通往把脑洞变成现实的未来。毕竟,凡是扑街过往,皆为爆款序章。
(更多内容请关注“编客实验室”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