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短信 拨打电话

批发流程

书之缘媒体

一座不借书也不卖书的图书馆


一座不借书也不卖书的图书馆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聂慧超

在传统书店与图书馆围绕“借阅”和“交易”构建的业态中,好奇象图书馆创始人贺贺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里既不借书,也不卖书。面对采访,贺贺表示:“我们希望打破‘书’作为商品的单一属性,转而关注人与知识的情感连接。”这一理念源于她对儿童教育的深刻观察。她认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或者成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发容易,更需要通过沉浸式体验建立对世界的认知和责任感”。

好奇象图书馆是坐落在深圳华侨城的一家个人独立图书馆,从店面选址,到文化定位,再到装修设计,逐步落地的过程倾注了贺贺颇多心血。经历了3年的打磨,好奇象图书馆终于在2024年5月与读者见面。

长久以来,贺贺对图书怀有的热爱,此前成功的创业经历,以及成为家庭主妇后那段幸福而又略显沉寂的时光,都促使她对自身价值、人们的情感共鸣,以及图书蕴含的强大力量,有了更深刻的领悟,也让她打造这座图书馆的信念愈发坚定。她想趁着还能“折腾”的年龄做一些更能把控的,对自己、对孩子、对这个社会可能都更有意义的事情。“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归属,书的背后是氛围,大家愿意走入这样的氛围中。好奇象图书馆就是一个能够提供情绪价值和氛围价值的空间。”

为了营造出好的空间氛围,馆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设计的精妙巧思——图书的选择和摆放,布置过的灯光、特别调制的香氛、精选的音乐歌单、特色的餐盘餐具、对i人友好的自习区……“每当有顾客与我分享,他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小确幸’,对我来说就是一个rewarding moment(有意义的时刻)。这或许正是好奇象存在的意义——让每一次阅读和每一次相遇,都成为一次心灵的触动与成长的契机。”贺贺说。

不同于一般图书馆通过传统借阅模式确保展场运营,贺贺给好奇象设计的经营路线是 “阅读 +” 跨界融合。她深知,一个理念若要真正落地生根,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空想阶段,其背后必须有坚实的商业逻辑作为支撑。为此,好奇象图书馆通过策划主题展览、互动工作坊和跨学科活动,将阅读转化为一种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为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提供拓宽认识边界的地方。

在贺贺看来,2025年好奇象图书馆的关键词是“进化”。在她的愿景中,好奇象图书馆致力于重新定义阅读的价值——从“拥有书籍”转向“激活思想”,从“个体消费”迈向“集体共创”。

贺贺感慨道:“许多热心读者都非常关注图书馆的发展,他们会热情地提出各种各样极具建设性的建议,这些建议都十分宝贵。但目前摆在我面前的事务众多,优先级也各不相同,仅依靠我个人的力量,可能一时难以将所有好的想法逐一落实。我期望能够寻觅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大家携手为好奇象图书馆实现更长期、可持续的发展而深入探索。这一过程,既是对项目潜力进行不断筛选甄别,也是对合作方以及客户进行精心挑选的过程。只有找到真正契合的合作伙伴与客户群体,我们才能在这条探索之路上稳步前行。”

记者:从家庭主妇转型为图书馆创始人,这一过程中自己的动力是什么?

贺贺:是自我价值的追问。我曾与先生创业成功,但成为全职妈妈后,常感到与社会脱节。书籍让我重新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方式。我从小热爱读书,尤其是武侠小说,后来决定开一家图书馆,这不仅是情怀,更是希望通过书籍为人们提供一个探索未知、保持好奇的平台。

记者:图书馆取名“好奇象”,背后有何寓意?

贺贺:“象”象征沉稳与智慧,“好奇”则是探索的起点。我们希望图书馆成为一座心灵游乐园——读者能在此自由触碰知识,发现未知可能。比如,馆内所有的书都可拆封翻阅,因为每一本书都可能成为一扇新世界的门。

记者:目前图书馆的运营模式有何创新之处?

贺贺:我们打破传统图书馆的“借与卖”,主打深度体验。我们目前拥有2万册藏书,涵盖人文、历史、建筑、艺术、自然、少儿等多个类别,供读者免费阅读。主要收入则通过餐饮、系列课程和活动合作实现。例如,与出版社联办新书签售、阅读沙龙活动,既促进作者与读者交流,也带动图书销售,形成良性循环;同时,推出了博物馆系列课程,以及音乐鉴赏,美术技法等平行课程,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此外,我们还承接生日派对等定制活动。整体来说,在活动设置方面,我们目前还处于一个验证与积累的阶段。

记者:创业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贺贺:缺乏可对标的模式。从选书逻辑到活动设计,每一步都在摸索。此外,平衡商业与情怀不易——既要确保运营可持续,又需坚持“不功利”的初心。但正是这种未知,让过程充满乐趣。

记者:2025年有哪些具体计划?对未来有何期待?

贺贺:今年我们将围绕5个核心方向全面推进发展计划。在文学交流板块,将积极开展新书分享会与新书签售活动,加强与出版社的合作等;聚焦青少年成长,计划举办一系列科普、科幻相关活动,助力青少年更好地理解科学科幻和数理化知识,树立良好的世界观,同时将围绕职业教育开展分享活动;在心理健康领域,计划打造全方位的心理关怀空间,内容涵盖婚姻、家庭、职场等不同人生场景下的心理调适,同时针对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设计专属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史哲方面,将以历史、人文、地理、博物为切入点,策划主题展览、讲座以及研学活动;为了给读者提供轻松解压的体验,图书馆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反卷”主题活动,包括音乐艺术、脱口秀、创意手工、旅游主题等等。

未来,希望 “好奇象” 能逐步成长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吸引更多“同路人”。读书不是孤岛,我们计划推出会员社群,让爱书者在此碰撞思想,形成独特的文化生态圈。

 
 上一篇:馆配市场将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下一篇:从爆款到扑街:畅销书团队的跨界滑铁卢

合作伙伴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报 中国教育装备网 中国出版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 当当网 博库书城 中国全民阅读网 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百道网 中信出版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署 高教社网上书城 光明日报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工人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家出版社 中华书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地址:北京市通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集镇陈桁村委会东200米 (备案京ICP备16061730号-1) 邮编:100054
电子邮件:shuzhiyuan918@qq.com 联系电话:010-60846281;手机17710290555 。qq75881979。

版权所有: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部备案号11011202000405 技术支持: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图书经营许可证号;京批字第直25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