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书目录
选择订购数量
保存好发邮件或QQ
联系我们确定交易
未来,独生一代对中国影响比想象的要持久 |
未来,独生一代对中国影响比想象的要持久2016年10月29日,是“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周年。去年这个时间,十八届五中全会决议正式公布,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中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性调整,中国实行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从此告别舞台。在人们欢庆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一本叫《独生小孩》的儿童绘本也越来越引起大众的关注。这本书全篇没有一个字,但2015年,它在美国出版不久就获得《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儿童绘本,并拿下了美国8项年度童书大奖,可以说是包揽了当年美国所有绘本奖。这本书还卖出10个语种版权,并在去年的圣诞节一度在美国亚马逊网站卖到断货。这本以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为故事背景,描绘孩子孤独成长的无字绘本重新引发了人们对“独生一代”的关注。原来,那些被认为泡在蜜罐里、被宠溺的“小皇帝”“小公主”们也有无人分担的孤独、挥之不去的心理伤痛。那么独生子女到底有什么样的成长经历,他们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独生子女政策到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人们以前是否低估了这种影响?相信很多读者也会关心。记者梳理了相关的图书,希望帮助读者对这个问题有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独生小孩》(中信出版社2016年9月版)的作者郭婧是一名来自普通家庭的80后中国姑娘。她生于上世纪80年代,和多数独生子女一样,童年的她常常被父母反锁在家,只能一个人在家里玩。回溯童年,那段因耐不住寂寞孤独,自己一个人去找姥姥时迷路的记忆在脑海里挥之不去。于是她将这个场景画下来,成为《独生小孩》故事的开始。很多看过这本书的80后、90后读者都有同感,他(她)们说,看到这本书的画面,会不自觉地心里一动,“我们就是那一代独生小孩,这些独生子女的痛我们懂”。是的,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独生子女有1.6亿,每个人都和郭婧一样,从孩童、青春期,直到成人,一举一动无不在父母的眼皮之下。那种童年被各种特长班、补习班充斥而带来的窒息感;那种被家长过度关注而引发的没有自由的挫败感;那种承载了家庭全部希望而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充斥着独生一代的人生。他们或许有着更多的来自老一辈的爱、溺爱,比非独生的孩子有着更优渥的生活条件,但他们的童年未必幸福。这种孤独和伤痛,在以往只是冷暖自知,只有郭婧,通过一本书,勇敢地把这种感觉表达出来。孤独与爱,离别与相聚,这种描绘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的作品,很容易被世界各地不同的读者理解,这也是她的书一出版就格外受到关注的原因。
1979年,中国独生子女的政策开始实行。一对城市夫妇原则上只生一个孩子成为基本国策。原本十分稀少的独生子女现象成为大部分中国家庭的普遍状态,于是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显得迫在眉睫。日本学者多湖辉曾出版过多部关于儿童教育的图书,他的《如何养育独生子女》(漓江出版社2015年6月版)是影响中、日、韩等亚洲各国几代父母的家教经典。在书中,他针对独生子女出现的众多典型倾向,诸如缺乏合作精神、责任心、自立能力和忍耐力差,任性、自我、不懂分享等等,以及其他一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结合实例,从专家的角度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类似的图书还有岳贤伦著作的《独生男孩怎么养》和《独生女孩怎么养》(吉林出版社2014年12月版)、陶来恒的《独生子女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塑造》(南京出版社2011年7月版)、方若茵的《独生子女就是要这样教》(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9月版)、张振鹏的《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石油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版)等等。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指出,自古以来没有出现过以独生子女作为整代人的现象,所以人类文明史就是多生子女文化史,中国的独生子女世代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现象。而当下很多管理、教育、心理咨询、家庭关系方面的文化与社会技能都是多生世代的遗产——它们依然还有价值,但是它们面对独生子女的社会现实有很多无能为力的局面,因此目前独生子女家庭亲子领域出版的沟通困惑并不奇怪。袁岳在他的《调教:独生世代的新亲子之道》(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年8月版)一书中探讨了独生世代亲子关系的互相学习、互相咨询、互相探讨、互相容忍的新特点。作者把这个世代的亲子关系看成一种互动型学习模式,把我们已经客观上接受的长辈宽纵小辈变成一种更为自觉的但也是有规则的亲子互相调教的模式。当下,虽然“二胎政策”开始实行,但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仍是一个长久的存在,所以关于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还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这方面的图书需求依然旺盛。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美国学者皮克·哈特用他《独生子女的幸福未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一书告诫所有独生子女和他们的父母,一定要摒弃“独生子女罪恶”这种心理,因为“父母养育一个幸福的孩子并不非得需要给他生一个兄弟姐妹”。“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也照样可以适应社会。”这是该书区别于国内目前其他有关独生子女的书籍的独特之处,值得关注。
现在虽然实行了“二胎政策“,但许多中国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已经施行了近半个世纪的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会产生多么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持久。国内外很多学者研究过独生子女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这方面的著作有很丰富的成果。最普遍的担忧是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资本质量和数量造成的双重打击所带来的不可逆的后果。穆光宗是我国著名人口学家,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人口问题、老龄问题和相关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在人口学界和老年学界有重要影响。他的《人口生态重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年1月版)一书怀着赤子之心和家国情怀系统回溯和深刻反思了中国人口生育政策的演变历史、改革进程和近忧远患,全面揭示了当下中国一胎化和少子化带来的新人口危机的种种表现和问题症结,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了有关防止低生育陷阱、欢迎“婴儿潮”、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基础、应适度扩大生育和优化生育、防止未富先老、关注空巢孤独死、警惕不健康老龄化、实行文化养老、重建人口生态、人口问题观决定人口治理观等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创新观点,对于启蒙国人树立正确人口观和生育观大有裨益。其他值得读者关注的相关图书还有杨晓升所著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太白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版)、刘忠良著的《大国危途:民族兴衰与人口政策再思考》(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易富贤所著的《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年2月版)等。
曾经有国外人口专家指出,政府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但是鼓励生育,促进人口增长却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日本、俄罗斯、欧洲很多国家政府长年施行鼓励生育的政策,但效果甚微。在近日召开的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第四次人口与发展座谈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透露,根据卫计委官方统计,上半年出生人口与2015年同期相比上升了6.9个百分点,其中二孩出生占比超过40%。在大众庆祝“二胎”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推荐读者阅读穆光宗、杨晓升等这些国内专家学者的著作能够让普通民众更加理解国家实施“二胎”政策的深远战略意义,有助于广大民众树立积极健康的家庭和生育观念,为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作出自己的贡献。
|
上一篇:2025年市级新华书店怎么干?10位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下一篇:速报!2025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领域8大重点! |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报 中国教育装备网 中国出版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 当当网 博库书城 中国全民阅读网 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百道网 中信出版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署 高教社网上书城 光明日报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工人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家出版社 中华书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权所有: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部备案号11011202000405 技术支持: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图书经营许可证号;京批字第直25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