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书目录
选择订购数量
保存好发邮件或QQ
联系我们确定交易
速报!2025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领域8大重点! |
速报!2025政府工作报告文化领域8大重点!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在现场获悉,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文化产业相关要点: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公民道德建设。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改革完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办好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积极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推进群众身边的运动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让年轻一代在运动中强意志、健身心。
其中加强智库建设、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新型文化业态等表述引起业内广泛关注。相比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又有哪些新看点?
本报特别梳理了以下8个热点关键词:
01 全民阅读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已经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民阅读”相关表述如下:
2024年: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2023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2022年: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2021年:倡导全民阅读。 2020年:倡导全民健身和全民阅读。 2019年: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2018年: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 2017年: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2016年: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2015年: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 2014年: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档案等事业,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倡导全民阅读。
回溯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全民阅读”的表述变化:2014年至2016年的表述是“倡导全民阅读”,2017年则是“大力推动全民阅读”,让出版发行业上下极为振奋。经历从2018年到2021年的“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22年和2023年的表述则是“深入推进全民阅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表述一致。从“深入”到“深化”,足以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心。
02 智库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度提出“加强智库建设”。2015~2018年,“智库”连续4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加强智库建设”写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加强智库建设。 2018年:建好新型智库。 2017年: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6年: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 2015年:重视发挥智库作用。
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引导和支持,使我国智库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加强社会类出版智库规范引导,统筹推进各类出版智库规范发展”。
国家新闻出版署自2022年起,组织实施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可以看到,出版业持续深化行业智库建设,未来出版智库建设更要加快步伐,为出版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推建设出版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03 非遗保护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升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考古研究水平。”其中,“文物保护”连续12次被写入政府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第9次被写入政府报告。
2024年: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3年:“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籍保护”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加强文物古籍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1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建设国家文化公园。 2020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19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2018年: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17年: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2016年: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5年: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2014年: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保护文物。
近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司法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全国普法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通知,并印发学习宣传提纲,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有利于更好地发挥文物工作培育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以文育人、以文化人。
相比往年,今年“非遗”格外火爆,频频出拳。春节“申遗”成功后,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达到44个,居世界之首,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传统+创新”双轮驱动,或将成为带动文旅行业的重要动力。
04 文化惠民工程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
“公共图书馆”2023年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向社会免费开放”,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再到今年的“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或将为出版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在国家关于“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倡导下,出版业作为内容生产与传播的核心载体,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应思考如何挖掘传播优质文化资源,真正提升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在公共文化资源建设中发挥枢纽作用。
05 新型文化业态 今年政府工作中强调“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新型文化业态”上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是2018年,当时的表述为“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国文化新业态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不仅体现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向驱动,也映射出中国文化产业向科技化、数字化升级的主要路径。
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收数据显示,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增长9.8%,增速高出全部营业收入3.8个百分点。从2019年到2024年,文化新业态收入从1.9万亿元增长至5.9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40%。预计,2025年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有望突破6.5万亿元,到“十五五”末期(2030年)或将突破10万亿元大关,成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对于出版业来说,“十四五”期间,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出版业态创新提供了直播运营、数字藏品、大模型生产、跨界融合等机遇,人工智能的迭代发展将进一步加快行业新型文化业态升级。
06 网络生态治理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推动新时代网络强国建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加强网络空间法治建设,健全网络生态治理长效机制。当前,网络空间日益成为社会治理的前沿领域,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是数字时代深入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信息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如今,在网络信息飞速传播的当下,谣言乱象屡见不鲜,畸形“饭圈文化”泛滥,不少网民对诈骗信息及网络病毒链接等的识别能力较弱,甚至参与网络暴力,此外新技术新业务也不断带来网络治理新问题。因此,进一步优化我国网络治理体系,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迫在眉睫。其中,健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体系、关注新媒体从业者的职业发展等话题均引发关注。
2024年: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2022年:加强和创新互联网内容建设,深化网络生态治理。 2021年: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2019年: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2018年: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 2017年: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07 科普能力建设 近年政府工作报告中,2023年提及“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2017年提及“加强科学普及”,2016年提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加强青少年科学健身普及和健康干预”,将科普聚焦于青少年健身方面,为青少年锻炼提供参考,明确彰显出国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及科普工作的高度重视。
出版业在科普出版方面也有诸多政策支持,从国家到地方均在积极推动科普出版事业发展。比如,在国家出版基金等资助项目中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优秀原创科普著作及出版的扶持力度;建立出版单位与科普作家的交流平台,通过组织科普创新论坛、优秀科普图书展等活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原创乏力问题;加强科普阅读工作,从顶层设计,促使出版社、图书馆等单位通力合作,营造全社会推广科普阅读的良好氛围。接下来,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南、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升指导与实践等,或将成为出版热门选题。
08 国际传播 人文交流是中国对外交往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继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之后,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从深化到扩大,再到全面提升,这些表述变化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出版业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出版业而言,不仅要积极推动对外人文交流,也要开展跨界合作,将文化产业与科技、旅游、体育、教育等领域相结合,创新运用新的文化形态和技术媒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国际平台上讲好中国故事,拓展全球影响力。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到“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增强走出去实效”都对出版业未来的“走出去”相关工作提出了要求。出版业“走出去”如何真正增强实效,将成为摆在所有出版人面前的重要课题。
校 对:马 葵 编 辑:陈 麟 复 审:张维特 终 审:宋 强、马雪芬 |
上一篇:未来,独生一代对中国影响比想象的要持久 下一篇:“发光馆员”与“再发现图书馆”:从3部图书馆系网红作品谈起 |
中国图书馆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会 图书馆报 中国教育装备网 中国出版网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网 当当网 博库书城 中国全民阅读网 国家出版发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 百道网 中信出版集团 国家新闻出版署 高教社网上书城 光明日报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中国工人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政府采购网 作家出版社 中华书局 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长江文艺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中国商业出版社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版权所有: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公安部备案号11011202000405 技术支持:北京五车书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图书经营许可证号;京批字第直2500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