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刘 言 实习记者 吴慧翀
在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各小学以不同路径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书香校园,在传承与创新中形成了差异化的阅读教育模式。各校在特色书香校园建设方面的实践不仅重塑了校园文化生态,更通过家校协同、课程融合、活动创新,为师生们构建起一个充满浓郁书香气息的精神家园。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
“五有”模式创新阅读评价机制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一实验小学通过多元举措构建“五有”书香校园体系,全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在全县小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该校表现优异;截至目前,师生共有200余件读写作品在各级活动中获奖,其中学生朗读作品《英雄》《长征路上的红小丫》《红铁》等荣获省级一、二等奖。通过读书节系列活动,师生与家长共同掀起阅读热潮,12名学生获评县级“阅读博士”,12个家庭入选“书香家庭”,学校亦被授予“书香校园”称号。
校长丁连河表示,“五有”模式以“有书、有时、有导、有展、有评”5大板块为核心,构成了系统化的阅读实施方案。
有书:构建全场景阅读资源体系。学校硬件设施完善,现设有2个学生阅览室和1个教师阅览室,藏书量达12万册,全天候开放;同步打造阅读长廊、班级图书角,实现“触手可及”的阅读环境。未来学校计划按省一级图书馆标准升级图书室,扩充图书种类与数量,争创“省级最美书屋”。
有时:科学保障阅读时间。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师生拥有充足的阅读时间:一是每学期每班每周安排1节阅读课,教师利用阅读课时间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二是开设晨诵、午读、暮省儿童阶梯课程,让晨诵、午读、暮省成为教育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孩子遨游书海,与大师对话,为精神润泽;三是倡导家长与孩子每晚共同阅读30分钟;四是在节假日开展“走进传统节日”主题诵读活动。
有导:专业化阅读指导。学校提供指导,助力阅读活动开展有方法、有质量。组织教师参与“整本书阅读”教研活动,重点打磨阅读激趣课、中期指导课、读书汇报课“三课”模式。由校长牵头开展听评课活动,确保阅读指导实效。
有展:多维度成果展示。动态展演——依托校园读书节,分年级举办童谣乐园、国学讲堂等活动,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展现阅读风采。静态呈现——鼓励学生以手抄报、思维导图、班刊等创意形式记录阅读成果。
有评:进阶式激励机制。阅读打卡——推行“21天阅读打卡”计划,定期颁发“阅读之星”奖状,培养持续阅读习惯。积分考核——每月开展班级阅读分享会,借助“班级优化大师”实施千分制积分考核,学期末达标者授予“阅读小博士”称号。趣味激励——发放“阅读存折”,每读完一本书积1分,积分可兑换奖品,增强阅读趣味性。等级认证——每学期组织阅读考级,按“童生、秀才、进士”等评定等级,评选年级“状元、榜眼、探花”并张榜表彰。集体荣誉——依据班级阅读量、活动参与度评选“书香班级”与“书香家庭”,为后者授牌赠书,推动书香文化向家庭延伸。
通过“五有”模式,学校建立起“资源—时间—指导—展示—激励”的全链条阅读生态,以多元化评价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为深化素质教育提供了创新范例。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
特色主题活动展演读写成果
秉持“实施负责任教育,成就真善美人生”的办学理念,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以校长牛凯华为组长、教学校长宋春玉为副组长的书香校园建设领导小组,以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诵读、书写、讲解等阅读实践活动,采取系列创新举措推动阅读教育发展,深入提升师生素养。青龙二小在书香校园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先后荣获省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秦皇岛市“十佳最美书屋”、秦皇岛市“全民阅读工作先进集体”、县级读写工程先进学校等荣誉。
青龙二小构建多维阅读生态体系,将阅读教育深度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在学生层面,学校设立班级图书角与楼道自助书吧,编印《中华经典诵读》读本,开设校本课程,通过晨读、上下学路队等时段组织经典诵读,配套发放书法字帖,用传统文化润泽童心,以中华经典浸润书香校园。在教师层面,学校通过专项读书方案、每日阅读打卡、每周读书笔记撰写及读书汇报会等制度,强化教师专业引领能力,提升教师阅读素养。在家长层面,学校依托“家长学校”平台实施“陪伴阅读共成长”家庭经典诵读计划,开展亲子诵读活动,构建家校协同的阅读支持网络,推动阅读教育从知识传递到文化浸润的深度转化。
青龙二小注重以阅读成果展演激发学生阅读热情,举办系列主题阅读活动。学校以“国学经典+满乡文化”为双基课程体系,构建“根基课程+拓展课程+云端课程”三位一体阅读生态,通过四季书香节和月度主题活动深度融合,打造沉浸式文化育人场景。四季书香节以自然时序为脉络,春季举办“春耕诗词会”,品读关于春天的经典诗词与富有满族特色的本土诗词;夏季开设“夏夜故事营”,开展分级故事会与“诵读写”大赛;秋季举办“秋收典籍展”,通过诗文吟咏、万物雅称演绎及课本剧评选深化文化理解;冬季开展“冬藏思维赛”,以限时作品展、满乡教育专刊《都山雏鹰》作品刊登、古诗词大赛等激发创新思维。月度主题读写活动贯穿全年:3月举办爱国主题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经典爱国篇章的理解;4月举办规范字书写比赛,与学校书法教育相呼应,引导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感受汉字之美;5月举办讲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6月举办古诗大赛,检验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和理解……此外,学校还同步推进优秀作文集编印与师生互动活动,如“诗意秋天,且听且吟”“从诗词歌赋中感受万物雅称之美”等大型展演,形成“月月有主题,人人有参与”的书香氛围。青龙二小的季度、月度阅读主题活动通过空间再造、课程重构、活动创新三维赋能,将校园建设为传承满乡文明的精神高地和现代教育的创新试验田,实现“让每一块满乡土地都说话,让每一个二小学子都发光”的教育愿景。
以“扎根满乡,传承经典,面向未来”为方向,青龙二小将持续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形成“满乡文化+传承经典+未来素养”的特色育人模式,打造“行走的图书馆”地方阅读文化亮点,培养“脚下有根、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能”的新时代满乡少年。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实验小学
“三阶段五课型”引领课外阅读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三实验小学秉持“学生为本,教师引领”的理念,融合课程、环境、活动三大要素创新阅读教育模式。在特色书香校园建设方面,学校举办多样化的阅读活动,促进学生词汇积累,提升学生理解力和批判性思维,强化学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浓厚的家庭阅读氛围。
青龙三小设立活动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多渠道扩充班级图书角图书资源,推行“图书漂流”计划,举办图书交换市场,实施“三读”制度并设立“校本阅读课”,开展大阅读活动,以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最大化,保障学生阅读时间,培养学生深度阅读习惯。在活动策划上,青龙三小依托校园读书节开展演讲、朗诵、课本剧表演等活动,通过升旗仪式宣传读书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制定阅读任务:低年级注重摘抄积累、中高年级强调心得体会并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每周读书交流会等活动,增强阅读趣味性和吸引力。针对传统阅读推广模式的不足,青龙三小围绕“读史明智、既往昭来”主题,为不同年级策划特色活动:三年级举办历史故事接力赛,四年级开展主题演讲赛,五、六年级举行趣味知识竞赛,提升学生参与度与互动性,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此外,青龙三小还要求教师制定个性化读书计划,每学期精读教育理论专著并与学生共读经典,每周写读书笔记和心得。
据教学校长杨书华介绍,在课外阅读引领上,青龙三小重点探索创建“三阶段五课型”课外阅读指导模式,将阅读课划分为读前指导课(导读课)、读中推进课(方法指导课、读写结合课、阅读赏析课)、读后分享课(交流分享课),形成了完整的阅读能力培养体系。读前导读课通过分层策略激发学生阅读期待:低年级以“趣”为先,采用互动游戏激活学生兴趣;中年级以“疑”促读,设置悬念任务驱动学生探索;高年级以“思”为核,通过深度话题引发学生思辨。读中推进课包含三种课型:方法指导课侧重学生阅读技巧、思维能力培养,如一年级学习指读、图文对应,三年级学习批注关键句;读写结合课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能力,如续写故事、改写经典场景;阅读赏析课强化学生的感受与理解、分析与评价等能力,如分析象征意义、开展主题讨论。读后交流分享课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成果展示、思辨讨论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形成“兴趣激发-方法建构-能力迁移”的完整闭环。在“三阶段五课型”模式下,教师角色随课型动态调整:导读课为“激发者”,方法课为“教授者”,分享课为“参与者”。该模式建立了涵盖阅读档案、活动评价、作品展示的跟踪评价体系,并通过家校协同持续优化教学。系统化设计有效提升了学生阅读素养,推动学生实现从“被动阅读”到“主动建构”的跃升。未来,青龙三小将从以下方面发力:引进高质量图书和电子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构建更科学的阅读指导体系;鼓励家长更多参与亲子共读;开展阅读俱乐部、分享会等拓展活动。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
分级读书节活动涵盖全学段学生
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办学理念,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校园阅读生态,通过氛围营造、环境优化、课程创新、活动赋能、家校协同等立体化举措,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师生成长的底色。
学校建立健全阅读机制,成立以校领导为组长的书香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书香校园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和步骤;将晨诵、午读等阅读活动纳入课程体系,并专门开设阅读课。学校充分利用媒介,在橱窗、板报、图书角等进行好书推荐,通过校园广播进行读书引导,打造校园墙体文化,悬挂名言警句、经典美文等;建立校园图书室、阅览室、班级图书角,通过买书、借书、图书漂流等方式充实图书种类和数量。在活动体系设计上,学校建立主题式书香校园活动矩阵,如2023年以“经典诗词诵读,扬文明家风”为主题,2024年以“倡导经典诵读,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设置多元评价机制,建立班级阅读档案,评选“书香少年”“书香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等奖项;创办《都山雏鹰》刊物,发表师生作品。在教师专业发展上,学校定期举办读书会,如2023年开展“教师共读一本书”活动,通过主题研讨、成果展演促进教师交流互动;针对教育教学热点难点组织教师开展专题研讨会,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建立教师阅读激励机制,将教师阅读活动纳入绩效考核,对获奖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如何使每个学生都切实受益于书香校园建设?对此问题,教学副校长刘亚莉作出了回答:围绕学生认知发展特点,教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阅读书籍进行推荐,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读书节活动——各年级主题和形式都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相契合。从童谣节到名家节,读书节的主题设计层层递进,体现了由浅入深的阅读能力:四年级的国学节强调对国学经典的熟悉,侧重对国学经典字面意思的理解和基本思想的了解,主要以口头表达和表演来体现,学生参与度较高;五年级的名著节以名著为主,语言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积累和理解能力,主要以写读书心得来体现,学生需根据自身的经历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对生活的启示,注重逻辑性和思想性,需要教师进行充分引导。在题目设计上,低年级更加直观、更具趣味性,如童话王国、奇妙的绘本世界;高年级更具思考性、分析性,如撰写《我眼中的诸葛亮》心得等。在活动指导上,低年级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目标,指导方式以直观引导、互动参与和语言支持为主,注重趣味性和参与感,教师以图片、视频、实物等直观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并采用游戏、表演等互动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高年级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增强书面表达能力为目标,通过问题引导、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在2023年“回望灿烂燕赵 行走大美河北”燕赵少年读书系列活动中,青龙满族自治县第四小学共获得一等奖3个、三等奖4个、优秀奖6个、先进个人2名以及阅读推广贡献奖1个。
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
“五个结合”构建系统化阅读生态
以“书香浸校园 阅读育英才”为核心理念,青龙满族自治县第五小学将阅读教育视为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健全人格的重要载体,致力于构建全员参与、全域覆盖、全程浸润的阅读生态系统,通过系统化建设推动阅读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阅读教育模式。
教学校长廉铁表示,学校利用走廊、教室空间打造开放式阅读角,鼓励学生共享家庭藏书,形成流动书库,满足学生多元化阅读需求,并通过设立“书香班级”“阅读之星”等激励机制,结合阅读课、读书节等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在深化阅读内涵方面,学校组织读书分享会、讲故事大赛等活动,开展“创意书签”“课本剧表演”等跨学科项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阅读内容,拓展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家校协同上,学校组织亲子阅读活动,邀请家长参与校园阅读活动,并定期举办家长讲座,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合作,共同营造优良的阅读环境与浓厚氛围。
在读写工程开展中,青龙五小多措并举,联动互促,构建“五个结合”体系确保书香校园建设与教育教学工作高度融合:一是将读与写相结合,要求学生读教材、读课外书、读经典,写规范字、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想、写大小作文,月读一本书、月写一篇文。二是让阅读真正走进课堂,与学科教学相结合,要求教师把读书活动引入课堂,每周一节读书课,把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把语文作文与课外阅读相链接。三是将阅读与书法、绘画、古诗文诵读等校本课程相结合,开展读经典、写经典、画经典活动。四是将阅读与系列活动相结合,组建社团,鼓励师生创作向县及省市投稿,定期开展读写活动,如每日读书打卡、讲故事大赛、“旧书遇新主 好书都爱读”图书跳蚤市场、“满天星大讲堂”读书分享等。其中“满天星大讲堂”读书分享活动目前已举办6期,每期选手的家长们都入校观看,分享后的“有奖问答”环节让非参赛选手同学也能发表自己对所听故事的感悟和想法,获得各方一致好评。五是将阅读与德育教育结合,将阅读活动落实到学校德育教育的每个环节,实现“读中悟、悟中读”,定期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书香教师”“书香少年”的评选,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教师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
青龙五小创新协同育人机制,致力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学校鼓励每位教师制订个人阅读计划,定期组织“共读一本书”活动、教师类书籍阅读分享会,为教师配备丰富的教育类、心理类等书籍,为教师提供在线课程、专业论文等电子资源,为教师举办名师阅读示范课、教学方法研讨会,设立阅读奖励机制,将教师阅读情况纳入考核体系。